手表网

沈阳海鸥手表售后维修网点,江诗丹顿两款超薄三问铂金腕表

发表于:2025-05-03 作者:手表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5月03日,如果说有一项制表技艺只有少数制表师才能真正掌握,那一定是报时器,这是公认的制表工艺中最难、最复杂的工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手表制造商江诗丹顿不断创造出优秀的时计。2013年推出了一款真正的大师级大作

如果说有一项制表技艺只有少数制表师才能真正掌握,那一定是报时器,这是公认的制表工艺中最难、最复杂的工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手表制造商江诗丹顿不断创造出优秀的时计。2013年推出了一款真正的大师级大作,不仅配备了复杂的报时装置,还攻克了技术难关,打造了市面上最薄的手动上链三问机芯和最薄的手动上链三问手表。机芯只有3.9毫米厚,而手表只有8.1毫米厚。腕表首次推出时选用了18K 5N粉金,但这次推出的是铂金材质:配有银白色或深岩灰色表盘,刻有高贵的日内瓦印记。

第一个三问时计诞生于18世纪。因为当时电灯还没有出现,人们需要在晚上通过报时来报时。虽然三问报时不再是必备功能,但它依然是顶级制表艺术的象征,因为每一枚三问时计都是独一无二的,承载着每一位制表大师的独特印记。每一首曲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演奏着自己的音乐,每一次听起来,都像是在吟唱着逝去时光的优雅与律动。小时计可以设置为根据需要显示整点、整点和分钟。表盘边缘的计时滑块是表壳中主要复杂装置唯一可见的部分。轻敲滑块时,一个锤子敲击低音弹簧报告整个瞬间,两个锤子敲击高音和低音弹簧报告整个瞬间,最后一分钟由高音弹簧报告。

传承专业技艺与体现超卓品质

在江诗丹顿撰写的赞美诗和计时手表中,该品牌推出了第一款带有三个问题的怀表。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江诗丹顿孜孜不倦地将计时装置融入复杂的功能中,不断创造出精美的腕表,其中不乏当时功能最复杂的时计。回顾其历史手表,如1929年为埃及国王福阿德定制的怀表或1935年为他的儿子法鲁克国王定制的怀表。1941年,江诗丹顿推出第一款功能单一复杂的超薄机芯:4261。此后,江诗丹顿一直追求极致纤薄的制表境界,1992年再次超越极限,打造出厚度仅3.28 mm的1755三问机芯,将精湛的制表技艺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2013年,江诗丹顿推出全新的1731运动,以纪念品牌创始人让-马克江诗丹顿的生日。

1731机芯,凝聚精湛工艺的革新之作

与1992年的原型车相比,1731机芯由于惊人的65小时动力储存而略厚,前者厚3.28毫米,后者厚3.90毫米。它仍然是市场上最薄的机芯,它成功地克服了超薄零件组装和调整的技术困难。新款机芯纤薄,音质纯净,外观优雅,可靠坚固。江诗丹顿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这项复杂的工作。精湛的工艺不仅体现在机芯本身的轻薄上,1731机芯还配备了一个极其巧妙的装置--向心惯性调速器,这是江诗丹顿于2007年专门为三文机芯系列的2755机芯开发的。与传统的杠杆调速器不同,这种调速器在运行时可以完全静音。调速器的作用是稳定锤打簧片的速度。在没有调节器(也称为调节器)的情况下,音乐序列将根据发条的游丝的敲击频率发出声音,从而产生快速且难以区分的音阶。江诗丹顿开发的装置由两个颤音块或重物组成,用作调速器旋转杆的制动器,从而平衡弹簧游丝释放的能量。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制动器依靠离心力和向心力。调速器转动时,离心力以颤音块的一端为中心向外,另一端压在转杆上,使转速更稳定,报时节奏更稳定。总督经过精心打磨和装饰,刻有江诗丹顿的马耳他十字徽章,尽管从机芯正面看不到这种图案。

追求至臻完美的和谐音韵

Patrimony 1731超薄机芯体现了追求最佳音质的巨大努力,因为音质是实现时间表的关键。通过各种技巧创造出清脆、甜美、完美的音乐。音簧不仅连接在表壳中央放大声音,还首次叠放在一起,而不是一个个排列。铂金表壳与机芯融为一体,设计中巧妙考虑了机器与表壳之间的气流等小因素,让声音得到最佳传递。然而,对完美的追求并不止于此。--表壳本身没有任何接缝。所有部件相互作用,金属精确对齐,从而放大声音幅度。向心惯性调节器确保锤子以稳定的速度撞击簧片。

虽然每个制表师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进行组装和调试,才能把自己的音乐注入到三问表中,但机芯产生的声音却要经过品牌计时设备专家灵敏的双耳试听,还要经过几道微调程序,才能保证高低音的完美和谐。测试于上午43,336,049准时进行。此时整点(4次敲击)、整点(3次敲击)和分钟(4次敲击)的间隔几乎相同,所以此时节奏最清晰。

三问表的真正灵魂在于每只表独特的鸣响,出厂前都会全部记录下来并仔细保存,江诗丹顿的档案中还会留下一个"声纹"。这一程序不仅保证了江诗丹顿能够为所有三问腕表提供寿终正寝的保养,包括历史和当代作品,还保证了任何配备了三分钟复读机功能的车型都能在车间还原其独特的声音。

制表大师的传世杰作

对于制表大师来说,参与钟表的生产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是一门艺术,需要灵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无限的耐心和真正懂音乐的耳朵。因此,掌握计时技术的制表师属于顶级精英圈。在江诗丹顿,只有"Grandes complements"工坊的天才工匠才能创作出如此惊艳的杰作。要进入这一专属领域,制表师必须有15年以上其他车间工作经验,然后在工匠大师指导下工作两年。在所有复杂的函数中,三个问题最引人入胜,但同时对技巧的要求也最严格。这是因为大量的微小零件需要耐心地组装连接,然后还要反复设定调整,才能达到完美流畅的运行,产生最纯净的声音。组装和调整每只手表需要三到六个月。聚焦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簧片上多一个文件就会导致声音浑浊。

制表大师需要使用1200多种工具来制作如此复杂的机械装置。很多工具都是钟表匠师傅做的,有些工具只能用一次。虽然制表工具的数量惊人,但工匠大师的耳朵永远是最先进的工具。因为这位制表大师在调音过程中,在三个问题的表上印上了自己的"印记",为其注入了活力。

秉承高级制表尊贵传统的修饰工艺

历史悠久的专业技艺,让真正的高水准钟表作品独树一帜。1731运动的所有部分都经过了耐心的手工装饰,尽管有些部分隐藏在里面,看不见。机芯主板采用圆形纹路抛光,而锤子则采用镜面抛光,以交替捕捉光线或覆盖深黑色外层,从而消除精细装饰表面的任何抛光痕迹。同时,胶合板上装饰着精美的日内瓦波纹,营造出优雅的波浪效果。江诗丹顿的工匠们对各种精修技术了如指掌,其中有一项需要18个月的严格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技术被称为斜切或倒角,是一种特殊的内角技术,这可以在1731机芯的七个夹板上清楚地看到。

全新超薄机芯与表壳浑然天成

传世1731超薄机芯在简约的外观下隐藏着非凡的复杂性。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1955年为纪念蒋氏丹顿创立200周年而打造的超薄机芯,之后在2004年进行了全面诠释,Patrimony 81180由此诞生。从那时起,极其纤细的体积、卵石形状、弧形表圈、拱形表盘和镜面、珍珠分钟刻度环,以及扫过条形和三角形时标的条形指针,使其成为永恒的经典。Patrimony 1731超薄机芯依然忠于其永恒的设计原则,铂金表壳体现了精致复杂的工艺,与1731机芯融为一体。同时创下双纪录:最薄的手绕三问机(3.9毫米)嵌入最薄的手绕三问表(8.1毫米)。表壳中央的弧线被突出,从而弱化了轮廓,而蓝宝石水晶底盖则尽可能地展示了锤子和稀有簧片。表盘侧面,江诗丹顿选择在8点位置放置一只极其优雅古怪的小秒针,让Patrimony 1731超薄机芯以实用巧妙的方式脱颖而出。

纯净、稀有、永恒的珍稀金属

铂曾经是各国王室和君主专用的稀有金属。其高贵的气质至今仍被资深鉴赏家和收藏家广泛认可。自1820年以来,江诗丹顿一直在各种复杂或简洁的时计中使用铂金。铂的纯度高达95%,而金的纯度只有75%。但这并不是铂金如此耀眼的唯一原因:它的稀有性、高密度和厚重感不仅让它更加高贵,还赋予了它极高的耐用性、韧性和延展性。也就是说,微小的划痕只会导致铂金移位,而不会丢失。因此,白金手表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被视为永恒的象征。铂的抗氧化性高,不受时间流逝的影响,是一生的完美伴侣。尊贵的三大复杂功能与最珍贵的稀有材料相匹配,这种非凡而精致的组合让眼光独到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们印象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