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泸州天梭手表维修点,创业创新令修表技艺走出产业路
父亲陈强达苦练本事将修表技艺磨砺至"大师"水准;儿子陈瑞祥在传承的同时,通过创新思维又为这项技能注入新的活力,还因此走出更为立体的产业发展之路。得益于私人收藏、定制腕表和钟表教玩具的展示与体验,创博会期间,强达表业的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
从技艺传承到发展产业
除了从父亲那儿继承了修表的硬功夫,自2012年开始,陈瑞祥一直想着如何让这门技艺走出产业发展之路。
"不论是民俗技艺,还是专项技能,传承的同时还应考虑如何更大地发挥价值。"多年前外人的一句"温州人不懂钟表文化"刺痛着陈瑞祥,因而认为重塑大众对钟表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最大的困难是认知度,在国外,钟表是家喻户晓的,但在温州的普及度很低,这么多年来也从未有过展示。"
今年9月,强达钟表文化中心的成立是陈瑞祥实现钟表产业梦的又一大动作,内部陈列包括宫廷珐琅微绘怀表、十九世纪麦森古董瓷器钟、十九世纪中期宝石花篮钟等在内的百余款藏品清晰地介绍钟表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诠释着光阴的魅力。
与此同时,通过与高校、孵化器的合作,由强达表业参与设计的十余款包括翻页钟在内的钟表产品,去年实现外贸出口几千万元,今年有几款产品也已收到美国客商的订单。
取各家所长定制私人腕表
如果说凭着在业界的精湛技艺,为陈强达两父子叩开了国外知名钟表生产商的大门,在获得配件供给方面更便利外,那么之后走上私人定制之路自然顺理成章。
展会期间,强达表业展示了数款表面为珐琅的私人定制腕表和近10款自主设计的翻页钟。"除了我们自己参与设计制作,这些定制腕表还凝聚着其他工艺美术大师的心血。"陈瑞祥介绍,这些定制腕表均由父子俩参与设计制造,每只的制作周期都在一年左右,身价根据材质、工艺的不同在8万至20万元不等。
"收藏者就材质、工艺、配件等提出要求,我们负责对机芯进行改良使其匹配表盘,再与其他工艺美术大师合作共同完成制作。"陈瑞祥表示,其中几款珐琅表面的定制腕表是与天津的工艺美术大师合作完成,"一如在钟表界享有盛名的'日内瓦七艺',不同的工艺大师都有各自的情趣和思想,因而每只表都是独一无二的。"
据介绍,去年以来,由陈强达、陈瑞祥两代修表匠设计制造的20多款定制腕表均已名花有主,目前的订货量已排至2017年。陈瑞祥说,今年还联合其他几个大师工作室开发出两款腕表,已在申请专利中,不过产量也只有200到500只。
注重人才培养,开发钟表教玩具
古老又时尚的钟表文化在两代修表匠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注重人才培养的陈强达从2013年至今,先后为全省培养了200多名从事钟表行业的学员,仅今年5月就培养了6名钟表高级技能人才。通过与钟表研究生的合作,将国家级钟表职业资格考试引入温州。如今,仅陈强达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拥有10多名钟表高级维修工。
另一方面,强达表业与南开大学共同研发的钟表教玩具,一经推出便颇受孩子的喜欢。"这套教玩具及课程涵盖了从幼儿到大学阶段,从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到参与钟表设计。"陈瑞祥介绍,钟表的机理包括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孩子在接触过程中寓教于乐,也是对图片先行教育瓶颈的一种探索。此外,目前已经在售的翻页钟产品,一些设计就来自南开大学的学生。陈瑞祥说,下周开始,强大钟表文化中心每周末推出儿童钟表趣味制作教学活动,让更多孩子体验钟表的独特魅力。
个人简介
生于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后攻读厦门大学工程硕士,现为中国钟表研究会会员,国家高级钟表维修工,致力于古董钟表研究和钟表文化传播。其父陈强达为我市钟表行业唯一一位获得国家高级技师职称的钟表维修大师。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