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卡地亚手表多久保养,官员们都不买表了咋办

北京一场瑞雪压弯了京城刚刚黄叶落去的枝头。
瑞雪兆丰年。看着落雪的故宫,红、金、白色点缀,令人无比向往的美景,每个人一定都心情怡爽,也期盼着来年的顺畅。
大家都爱雪,朋友圈里都是大家晒的雪景图。而广州深圳的朋友则发出在这个月份仍穿着T恤出汗的照片对比,羡慕四季分明和有雪的北方。
正所谓冷暖各相知。
23日一则要闻,则让中国的奢侈品行业立刻显得有点更加雪上加霜的意思。
中央政府最新规定:"党员不得奢靡享乐,自己花钱也不行"。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政府里、国企里工作的公职人员、包括多数党员,你即使自己有钱,你也不能花钱买奢侈品了!
你喜欢?你自己有钱?那也不行!
......
这条政策,是不是有点那个了?
说实话,国家的政策大多我们都拥护,可这个新办法可真是有些Ridiculous了。国家反腐是完全对的,我们希望这一政策一直持续;把那些生活奢靡的贪腐官员拉下马是对的,国家公职人员保持一定廉洁奉公形象也是对的。但是明文规定要限制公职人员和党员的正常消费,这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大部分做政府公职人员的,薪水确实没有那么高,一般的高价奢侈品对于他们来讲确实奢侈。但是因为生活比较稳定,社会福利有保障,他们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消费积蓄的。另外,效益好的国企职员,薪水可不低。还有,很多人虽然自己是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但他们的家人可能是经商或有高薪的(通过家人经商贪污腐败的除外),难道他们连掌握自己消费的权利都没有了吗?要一直保持一幅卫道士形象?
这一规定真是欠妥。
这就说到名表消费。
如果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官员或党员在工作期间戴着一块明晃晃的复杂款、或金灿灿的等,那是真有问题。因为这些表一块就要动辄几十万,还真不是一般收入人群可以消费的起的。即使拿一两万月薪高薪的政府高级官员(多数也是党员),这样价格的表他们购买也不太现实。戴着出入公务场合更是有问题了,难免让人对你的收入来源起了怀疑。
但是如果一个收入还不错的党员、公职人员,他(她)戴一块一两万、甚至三四万的中高端腕表(比如、、、或某个中小型独立品牌等等)是可能的(在他们经济允许范围内),也会是合理的。为什么?一个是他的家庭收入到了、家庭条件本来就好,一个是人家就喜欢表和这个牌子,是自己对品质生活的选择。难道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要把自己喜欢的、买得起的东西藏起来、掖起来,或者只是放在家里欣赏?
说到爱表。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到很多表友、爱表人。
什么事都有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下,一般人买什么样的名表,都是在自己拥有怎样的宽裕的经济情况下实现的,因为名表毕竟不是必须生活品。
但是还有二般情况,就是,如果你很爱表。你是机械腕表和某个品牌的狂热爱好者和发烧友。
那么,他们买的表不一定和自己的经济状况特别契合。
比如先说一般情况:能戴一块一两万元表的,一般他年薪得有个二十万左右;能戴三五万表的,一般年收入怎么也要三十万左右,戴十万以上表的,基本就是年收入过百万或者至少也得七八十万的主儿了。因为,名表这东西属于奢侈品,多数要在车、房、家,一切的一切都花好钱的时候才来考虑的。"穷玩车、富玩表"的说法,除了说高级腕表本身很贵的意思,更多是指这个意思:玩表,常常排在很多必须消费之后。
而二般情况的名表爱好者则不然。有些发烧友甚至省吃俭用买一块自己的爱表。这跟租一破房子、屋里置办一高级音响在那儿听的音响发烧友是一样的。跟连个自置的房子也没有、但贷着款也要开着好车的爱车人(或者有的就是好"装")是一样一样的。
那么,这一部分人,在国家公务员、国企或公职人员、党员中也不少吧!这是很有意义有乐趣的个人爱好啊!
好了,这一政策直接一刀切。让我们很多的真诚的爱表人直接不能戴表了。而且是得装着不戴!
为什么?
我们首先要界定"奢侈品"的概念。
国家规定:超过一万元的名表就属于奢侈品。
而很多不错的牌子和有趣功能的高级腕表,价格都高于1万元。
多数人喜欢的瑞士名表,价格多高于一万元。
好了,这一下中国国内得有多少身为公务员党员的爱表人得把自己正当职业收入或家庭收入买来的爱表藏家里了,或者,干脆换个更大的表带戴到肘关节处,一般人儿看不到......
所以说,这政策简直了......
再说说过了一万元的名表就被认定为奢侈品这件事。
只要一块瑞士名表价格高于1万元人民币。它进口时就得多交20%的"奢侈品税"。加上11%以上的手表关税,还有雷打不变的17%的增值税,还有其他一些进口费用和支出等等,一块本来1万元的表到我们这儿就得1万五六、一块10万元的表到我们这儿可能就要十六七万,就很正常、很不稀奇了。这也是大家宁可冒着被海关查的风险,心里带着跟国家逃税的歉疚和担心,还趋之若鹜去国外买表的原因了。差价实在太大!
中国人现在一年海外消费超过1000亿美元。现在在欧洲、在美国、在日本韩国,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开起来的一个个名表专卖店,它们的销售是谁在支撑?其中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消费是谁买单的?
中国人。
有些欧洲的专店,80%以上的消费都来自中国游客。
实际上,现在国外这些店抓住中国人"捡便宜"的购物心态,给到你的价格也越来越不低了。包括一些品牌通过自己的运作,也尽量做到国内外价格统一,跟国内差别也在缩小。
好了,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
其实,这条政策规定本身问题也不大。
因为它强调的是:主要为禁止党员干部"奢靡享乐"、"讲排场讲阔气"等相对过分的不良作风。
但是,在现在反腐的大背景下,这一政策一出台,我们很多公职人员和党员还不得小心翼翼、赶紧和"奢侈"撇清关系?
这就会直接导致对现在市场消费的抑制。
现在的奢侈品消费和名表消费市场如何?
听说,中国的路易威登品牌门店都已经在短期内关了三家,据说明年年中前,LV还要继续关下去,削减20%的中国分店,相当于约10家。
而名表方面,瑞士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钟表出口,都在过去的10月份出现双双下跌。香港地区出口更是下滑了近40%。
除了个别本身市场基数就不高的高级品牌腕表的市场份额还在小幅上涨外,多数前些年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大肆开店的名表品牌现在可难受了。而不少知名名表经销商那里,也积累了越来越多库存。
而现在,网络购买奢侈品的趋势又已经开始。
有高级腕表品牌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开了店,开始电商买卖。还有更多品牌已经在酝酿和准备中。
有知名大型名表经销商,已经开始了线上服务客户的电商模式。
真的是无数经济下行的压力,又无数新变化、新可能、新选择。
现在又出台这一打击市场消费的过于严厉的政策规定,算雪上加霜吗?
是。也不一定是。
不管怎样,现在爱表的人在中国增长地很快。有些爱表人的买表需求已经都可以说是"刚性需求"了。现在,即使现在经济持续低迷,没了以前的高增长,我们大家的收入和经济情况还是越来越好(炒股意外遭跌的朋友除外...)。
所以,无论什么经济情况什么政策什么变化,大环境我们真的难以以一己之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探索和尝试新的办法。
祝福大家的年末报表和总结都有个好成绩。
文/白映泽 微信公号:watchtraveler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