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网

广州萧邦手表售后维修,杨作斌:从“全能工人”到“钟表大师”

发表于:2025-05-03 作者:手表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5月03日,一个年近七旬的师傅,在钟表行业里潜心钻研了47年,也见证了国产品牌手表的发展与腾飞。退休后,他继续工作在一线,致力于高档手表的调试装配,成为中国机械表机芯制表大师,成功地诠释了"工匠精神"。杨作斌今年

一个年近七旬的师傅,在钟表行业里潜心钻研了47年,也见证了国产品牌手表的发展与腾飞。退休后,他继续工作在一线,致力于高档手表的调试装配,成为中国机械表机芯制表大师,成功地诠释了"工匠精神"。

杨作斌今年67岁,是天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天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天津手表厂,始创于1955年,也是"中国第一只手表"的诞生地。

1969年,杨作斌从天津机械工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天津钟表厂,从此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钟表厂然后又到手表厂,在钟手表行业里已经干了47年。

刚毕业那会,杨作斌从最脏最苦的活开始干,从电镀、车工、模具工到手表售后、对外维修,所有活儿都干了一遍。

就因为我有前面这些知识的积累,后来在工作上才得心应手。

2004年,手表开始新的腾飞,机械表重新成为市场主力,尤其是高端表、复杂表。杨作斌虽然已经退休,但凭借多年的全能技术经验被调到高端手表调试装配岗位,承担了从附加结构的设计、组装直到产品出厂的任务,7年来,销售出去的手表无一例回修,为国家民族品牌手表赢得了声誉。

这些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比较高的机床加工的零件,每一个零件都有误差,虽然很小都有误差。当误差积累到一起,就会产生累积误差。这些累积误差组装时候就要求人工打磨去消除。

在机械表中,三问、陀飞轮、万年历功能的实现颇有难度,机芯零件上百个,相互关联装配起来比较复杂,尺寸精确到微米,装配一只表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杨作斌干起来,经常忘记吃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组装它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需要人工打磨,杆簧的强度,问时、问刻、问分爪的长短,图纸上都有,至于打磨到哪种程度,图纸上没法标注。装配力量的大小、尺寸,都需要装配工自己体会,根据实际装配情况进行打磨,当然很微量,所以像这样的表制作周期很长。

47年的坚守,杨作斌多次获得厂级技政能手证书、国家劳动部颁证高级技师,表业集团首席技师,2012年被中国钟表协会评为中国机械表机芯制表大师。

为了传承技艺,杨作斌注重培养热爱一线工作的年轻人,年轻人经常被师傅精湛的技艺所感染。

天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人 宋旭超:

一个非常细小的工作,可以说会这种工艺的人不多了。杨师傅能在一个手工车床上完成一个摆轮的"栽尖",尖非常小,像头发丝大小的零件,在车床上纯手工加工。杨师傅依然能用手工做这些东西,也是非常让我佩服的。

1955年第一只国产手表诞生至今,中国的制表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诞生了一批像杨作斌一样高级别的工匠。

杨作斌深知,与发达国家的制表行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存在。尽管依然热爱自己的工作,杨作斌深感"老牛已知夕阳晚 无须扬鞭自奋蹄",未来他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制表大师,为中国制表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天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杨作斌:

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就想法把它干好,这也是我想告诉我徒弟和年轻人的一个切身体会。不要好高骛远,谁都有远大的理想,但是远大的理想怎么实现?从脚下一步一步去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